一社

张北     2012/2/8

近日,陈櫑先生拜访其恩师霍春阳先生,请霍先生观近期精心临习传世名作《富春山居图》

     近日,陈櫑先生拜访其恩师霍春阳先生,请霍先生观近期精心临习传世名作《富春山居图》

元至正七年,七十九岁的黄公望隐居浙西富春江畔,建了一个“小洞天”的草庐,一次从松江归富春山居,偕好友无用师同行。应无用师之求,黄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楼执笔作此长卷,黄公望起先并未刻意作画,在闲暇时兴之所至,随意画上几笔。因经常云游在外,而画卷留在富春山居。后来,他特地将画卷放进随身的行李中,早晚有空就接着画,黄公望在富春江看江水一段便画一段,这是他写生的山水作品。

     此卷作画开始时主要以用笔线条居多,后来逐渐以墨色润饰画面以致用墨成分加重,技法也越来越纯熟,在创作过程中,黄公望博采众家之长融为一体,针对不同的物象题材,以灵活多变的手法处理,并将抒发淡泊平和的感情与山水的气韵合一,已达到浑然天成的至美境界。《富春山居图》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,展卷观览,人随景移,引人入胜。近景坡岸水色,陂陀沙渚,远山隐约,江水茫茫,天水一色,令人心旷神怡,接着是重重山峦连绵起伏,群峦竞秀,最后则高峰凸起,远岫渺茫,山峦间点缀村舍、小桥、茅亭、人物,林木郁郁葱葱,疏密有致,前景几株松竹变化多姿,江水中则有四渔夫各驾一舟垂钓。黄公望《富春山居》在经营布局,山水布置疏密得当,层次分明,景物和留白部分各占一半,虚实相应,对比相得益彰。

     《富春山居图》犹如一首抒情诗,具有超然物外、韵味悠长之美,画中有诗,意境深远。从布景到造型,反应黄公望熔铸主观情怀于自然景物之中,引导观者朝向更为高深阔远的境地,以致物我两忘,是元代文人以意构景,以趣运法的最佳表现,真正达到文人所追求的“平淡天真”、“萧条淡泊”最高审美的艺术境界。黄子久笔墨超凡,意境玄妙,洵非食人间烟火者所能梦见. 此卷写富春江两岸之景.一丘一壑均可佩人,陈櫑先生酷爱之,已是九次漫临此卷.笔法轻松精巧,气韵灵活生动。陈櫑先生年方逾立而画艺如斯,诚可谓不世出者,绘事之余,复博览群书,精研画论,古今画法无不参详,于古今之变,天人之际亦多所究心。游历海内,遇当世名家,长者先贤,亦虚心求教,故眼界益广。如复以烟云供养之,侧他日诚不可限量。

霍先生观其《富春山居图》称“现今临习富春山居图者颇多,大都得其形而失其神也。你画此卷神韵兼得,甚为可喜。此卷我为你题写名跋。”

富春山居图.jpg

霍老师题词《富春山居图》

霍老师题词.jpg

霍先生观其《富春山居图》

霍老师看富春山居图.jpg

富春山居图整卷

富春山居图整卷.jpg